北京真正的好薄脆,不能拿煎饼摊儿上的薄脆去比,技术含量太低
- 美食
- 2022-05-24
- 145
有的人啊看了老北京历史,康熙帝每去圆明园必在西直门站站脚,买块薄脆吃。于是灵光一现,决心恢复康熙帝最爱的薄脆。
多亏这些有文化有抱负的老板,连皇家八珍卤煮,普通人现在也能吃上了,只需八十八。恢复皇家薄脆,也是好事,捣鼓半天,端上来,要没人跟我介绍,"瞧,康熙爷打卡的网红大薄脆。"
我还以为是谁掰了吃剩下的。(技术探讨,如有冒犯,请联系告知。)
有好多人惦记这口薄脆,想象它的样子和味道,今天我也试着分析一下。如您觉得有道理,可以拿走参考,告诉我一声就行了,欢迎交流。
首先康熙帝打卡的薄脆,我觉得可能真有这事儿,一直到近代还经营着,失传了可惜。西直门外高粱河,有一家做薄脆的老店,民国的吃货不只一个人回忆它的美味。
唐鲁孙记忆最深刻,他说,“有三号碗大小,面上沾满了芝麻,中间还点上一个小红点,酥不太甜,薄薄一片,一碰就碎,所以叫薄脆。卖桂花酥糖挑子上也有的时候卖,可是多半不够酥脆,要吃好薄脆那您得到西直门外高亮桥路南一间门面的小铺去买,凡是清明上坟插柳,郊外踏青,回程经过这家独门生意的小铺,差不多都要带几块甜咸簿脆回家。甜薄脆北平城里还买得到,掺了花椒盐的咸薄脆,除了他家,北平城里城外,是没第二份的。”
总结一下,三号碗大小,(三号碗具体多大?我不知道),沾满了芝麻(现在的薄脆根本没有芝麻一说),中间点红,有甜味、椒盐味两种。
我还可以确认它不是四方形。《穆斯林的葬礼》一家人特别爱吃薄脆,有一个细节,新月一边说着一边吃着,“圆圆的薄脆,咬得已剩半壁残月。”在霍达的记忆里,牛街有卖这种圆薄脆的。
综合分析,我觉得最像这两种。
图里第一个叫烧饼,第二个叫桃酥。都不是油炸的。西直门的著名大薄脆也没有记录是炸的还是烤的。
前几天我以为更应该是桃酥,因为有地方是把桃酥叫做薄脆的,比现在的桃酥更薄,撒芝麻没核桃,可甜可咸,过年过节的时候还会点上红点儿卖。比现在的桃酥好吃多了,没核桃仁也香,可惜很难遇到。
现在我觉得叫做烧饼的这个,口感和外形也很像。不过,没有人会给烧饼点红点儿吧。更不会给煎饼摊儿上的薄脆也来个红点儿。直接拔高不行的,宫廷卤煮的贵气,一般食品驾驭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