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家圃生用“泥土”改造70年代老屋,让美与艺术重现旧时光
- 家居
- 2022-07-19
- 147
画家圃生在北京的边儿上租了一间房子作为工作室。20世纪70年代那里是一所学校,之后变成了印刷厂和宿舍。透过玻璃,室内还是可以看到当年的影子,但就在这一片旧时光当中,圃生将自己对于独处、会客、展览等一系列生活态变成了一个个“场”与“景”呈现出来,无处不是他关于室内造景的美好想象。
一目了然的朴素
一进门的小型展览空间也是他的画室
水墨小画儿加上留白的美感
让人一看便生欢喜
每一位初次来到这间新工作室的人,大多都诧异这是不是“简单到过分了”,简单的动线,一目了然的室内环境,所有的室内空间都被一条通路连接起来。
沿着这条通路深入进去,便是展览区、会客区、茶室和私人收藏室,最后还有一个装满圃生画作和小玩意的杂物间。从喧闹到安静,从相处到独处,圃生的工作室从这条通路展开,将他的日常也一镜到底地铺陈了开来。
老屋的屋顶圃生没有做任何处理
就连之前的一些烟熏痕迹
也一并保留下来
整个空间无处不显露着圃生对自然和生活本身的执着,他不想做太多刻意的人工痕迹,希望让设计简洁化,不必大动干戈也能让这个有着50余年历史的老空间“重生”。于是,在他的工作室中,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之前学校和宿舍的印记:
水泥地面被擦得晶亮,略带烟熏色的屋顶等等,都陈述着当年使用者的习惯。
圃生特意保留了原来空间的门窗与柱梁,只是简单涂抹刷新了一下。尤其是梁柱间的内角檐,有点特别,呈台阶状,被重新粉刷后显得既古早又现代,非常耐看。
两扇重要的门都没有替换,甚至门上的缝隙和脱漆都没有再做处理,阳光好的时候从空隙中照射进来的阳光斑驳地打在水泥地面上,更是年代感满满。
那些空间里的
古画意趣
圃生喜欢小画,也擅长画小画。大幅的山水他自认没那么深厚的功力,了解他画作与工作室的人会明白,其实他是一个最热爱生活和“摆弄”生活的人。
他的乐不在大山大小,他的乐在园囿之中、在堂室之内。圃生喜欢宋四家的文征明,《湖舍耕织图》、《品茶图》都是他经常临摹的内容,其间人物与房舍、花草、陈设之间有一种文人雅士特有的格调,这深深地吸引了他,也成为圃生之后反复创作的题材。
平日圃生看到好的花和餐具都会买下来
陈列在工作室中自成系列
圃生是桂林人,自小见到的就是南国锦绣的山水和风物,所以在他的心中,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表达自有一种别样的细致与精巧。这在他的工作室中也有非常明显的表达。
在圃生的工作室中最常见的就是木色和稻草色,木质的搁架、斗柜、茶桌……很多是老物和收藏,老年间的木料更显沉稳踏实,手工也精巧细腻,不输现代设计。
东南亚的老家木家具几乎成了圃生工作室
的“主流”,他说自己很喜欢
因为它们够结实也够美
墙面让圃生用稻草泥重新粉刷,其间历经了一些波折,最终墙面有些地方被时间和温度“打败”,显出斑驳浸润的痕迹来,不过对于一个画家来说,这些痕迹反而让他有了新的灵感。
圃生利用温湿调整,给墙面做了一些叠加,痕迹从此仿佛变成花纹,古朴沉稳的调性反而和室内的其他陈设相得益彰了。
以艺术抚慰生活
圃生平日里搜集到的一些老物和心头好
都变成了工作室中的一处风景
从展览区走到收藏室,你会发现无论是家具还是陈设,都与圃生的画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仿佛从画中走出,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在了你的眼前。
圃生的工作室可以说是他3D的画作,小到一个佛手,大到一个案台,配上工作室浅土色的墙面,也仿佛是宋人的小画和情致有了今人的立体版本。宋人雅士的四件美事:插花、挂画、品茶、闻香,在圃生的工作室中可以随处看到。
他将他认为美好的一个个生活态,用自己的收藏和视角重新构建成空间的语言。
展览区中的一张画、一把椅、一株绿植即成一景;会客区中古瓶、台案、手作宣纸吊灯让人看出主人的古雅和情趣;茶室不大,三面围拢,榻榻米、矮桌、小轩窗,即使一个人也可以呆坐半晌;私人收藏区更是将圃生所看、所爱、所喜的古着陈设放在一起,加上一些现代元素:玻璃器、印刷品和自然插花,古着中孕育生机,移步换景,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完全不同意思来。
连接展览空间和茶室之间的地方
客人走入其中
内心也会逐渐平静下来
如今,圃生总会隔三差五与朋友小聚在这里,或是开个小展,或是做场分享会。
尽管工作室的位置比较偏僻,但这也决定了可以光顾这里的人必是挚友亲朋,圃生很满意,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只有这样的“相聚”才最叫人开心和满意。
茶室原本是为了与孩子互动而准备的
后来变成了茶室和会客室
小轩窗,正品茶
对于一个人来说,抚慰我们的通常是这样小小的空间,圃生将其变成自己“最钟爱的工作室“,他将自己所有的美学素养、生活爱好、生命态度都放入其中。
问其对未来工作室的理想,他想了很久,说了一句”也就是这样了吧“。对于这样的答案,了解圃生的人都会很满意,因为他们知道对于一个柔软和喜悦的灵魂来说,这样的地方,就足够了。